-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上海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押题资料
若想了解试卷全部的内容,可加入【考生交流群】点击了解,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
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采用的三种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其中以货币量度为主.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
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四、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物质基础(资产)的特点: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经济利益流入(收入)的特点: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与经济利益流入相对应的经济利益流出(费用)的特点:
(1)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
(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
(四)收入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2)形成经济利益流入
(3)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五)费用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2)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的一种扣除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为利润。
六、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以数学等式表现会计要素之间联系的关系式。
(一)会计要素的联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
(二)会计恒等式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产生影响的情况: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
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
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苦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前提是币值稳定)
八、会计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 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我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指对收入和费用按照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客观性或中立性):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七)谨慎性:(稳健性或保守性) 该原则要求企业对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
十、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辩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录并列入账务报表的过程。
确认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可定义性: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
(二)可计量性
(三)可靠性
(四)相关性
十一、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
2、重置成本: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3、可变现净值 :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十二、会计记录(专门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
(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 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
完整的方法。
(四)登记账簿。 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
(五)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六)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十三、账务会计报告
账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账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二)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账务报表。
十四、会计循环
(1)会计确认;(2)入账;(3)过账;(4)结账;(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6)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7)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8)编制账务会计报告。
十五、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既然会计核算要水断地收集、输入、加工、转换、输出会计信息,就不能回避信息分类的问题。通过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十六、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二)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三)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五)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十七、账户的格式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登记账户的时间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摘要,即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增加、减少的金额以及余额,即金额栏。
十八、账户的特点
(1)账户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
(2)账户金额之间的平衡关系
(3)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记录增加额的一方,本期的期末余额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十九、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反映资产的账户(流动和非流动资产)
(2)反映负债的账户(流动和非流动负债)
(3)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账户
(4)反映损益的账户(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5)反映成本的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
二十、复式记账原理概述
复式记账法。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的同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二十一、借贷记账法概述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十二、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可用会计等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且贯穿借贷记账法的始终: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关系。
第三、会计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二十三、账户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三)费用类账户
借方记录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转出并抵消收入(减少)的减少额。
(四)收入类账户
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收入转出额(减少额)
“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出。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的转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二十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账户并确定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2)分析经济业务影响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3)将账户的性质和结构与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应起来,确定应记录的方向。
(4)确定金额。
二十五、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
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
(1)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账户余额=贷方账户余额
(2)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3)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二十六、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哪些核算指标,也就是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怎样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也就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的内容、余额的方向及其表示的内容。
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账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八类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账户余额总在借方
盘存账户有“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变动及实有情况的账户。账户余额总在贷方
资本账户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账户。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一)债权结算账户
债权结算账户是专门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各个债务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账户。
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
债权结算账户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是专门核算和监督企业同各个债权单位或个人之间结算业务的账户。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
债务结算账户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将税费”“应付股利”“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是核算和监督企业与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和债务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
(1)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2)需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额方向分析判断账户的性质。
(3)账户的余额是借贷方相抵后的差额。
四、期间账户
期间账户是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分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
(一)期间收入账户
期间收入账户是专门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收入的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一般没余额
期间收入账户有“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
(二)期间费用账户
期间费用账户是专门归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一般没余额
期间费用账户有“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五、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账户余额在借方
成本计算账户有“在途物资”“生产成本”等账户
六、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 是对某项经济业务按两种不同的计价方式进行核算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有“本年利润”账户
七、账务成果账户
账务成果账户 是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主要有“本年利润”账户
八、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调整某个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账户。
(一)抵减账户。又称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二)附加账户。是用来拉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三)抵减附加账户。是根据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不同,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或附加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二十七、购进业务
购进原材料按是否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分为三种情况:
(1)购进原材料时直接支付货款及采购费用
(2)购进材料未付款(负债)
(3)先预付货款,后取得原材料
原材料的计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取得原材料的计价。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采购费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发出原材料的计价。领用原材料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认定法。
二十八、购进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一)反映原材料收、发、存情况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账户。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领用或发出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二)反映结算原材料款及采购费用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账户。
二十九、购进业务的账务处理
只有采购成本,未支付采购费用(运输费、搬运费等)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库存现金等
待采购费用(运输费、搬运费等)全部归集完毕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预付账款购买材料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后收到材料
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库存现金
买价和采购费同时发生,结转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三十、生产业务
生产过程中的耗费:
(1)原材料被一次消耗或改变原有形态,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
(2)固定资产价值逐渐地、部分的转移。为制造产品损耗的构成制造成本的一部分,这行政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损耗的价值形成期间费用。
(3)劳动者的活动以工资的形式形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部分。
(4)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支付的各种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形成制造产品期间费用的一部分。
三十一、生产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企业应根据经济的具体内容相应的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
三十二、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根据原材料在产品中的耗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管理费用(管理耗用原材料)
贷:原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以备用: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发放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用存款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结算A产品职工工资、B产品职工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借:生产成本——A产品(A产品职工工资)
——B产品(B产品职工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修理固定资产:
借:制造费用(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产品制造完工并入库:
借: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贷: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三十三、销售业务
确认销售收入的原则:
(1)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十四、销售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一)反映销售情况的账户
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的情况,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销售费用”“营业税金扩附加”账户。
(二)反映款项结算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账户。
三十五、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销售产品时: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预收产品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预收房屋租金:
借:预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结转已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缴纳除增值税以外的税款: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三十六、利润形成及分配
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所得的经营成果,它是将一定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各项费用支出相抵后形成的最终经营成果,包括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所得税三部分。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利润总额(税前利润)x适用税率
三十七、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盈余公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账户。
三十八、利润形成及分配的账务处理
收到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被罚款: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收入类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费用类会计分录:(支出)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缴纳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
所得税费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应付股利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提取盈余公积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三十九、投资者投资或追加投资业务
借:银行存款(货币投资)
固定资产(实物投资)
贷:实收资本
四十、债务业务
从银行或个人取得借款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
支付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收取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四十一、税款缴纳业务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经营过经济业务的内容设置账户程
供应过程
(1)购进材料
(2)结算货款
“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
生产过程
(1)归集生产耗用
(2)计算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等
账户销售过程
(1)结算销货款
(2)与收入配比
确认费用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扩附加”“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账户
利润形成及分配
(1)利润实现的核算
(2)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应付股利”“盈余公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其他经济业务
所有者投资、发生债务、财产清查
“实收资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应交税费”等账户
四十二、会计凭证概述
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经过会计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符合有关的法令、制度,是否符合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的方针和计划、预算的规定, 以确保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可以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 控制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发挥会计职能的重要作用。
(3)会计凭证是记账的依据,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按一定方法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分类、汇总,为会计记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经济业务适时的进行记录。
(4)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范围内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并利用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手续及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四十三、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一)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发票、收据)
(二)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如入库单、提货单、差旅费报销单、限额领料单等)
企业的自制原始凭证可按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1)一次性凭证(入库单、提货单)
(2)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
(3)记账编制凭证(产品成本计算表)
(4)汇总原始凭证(发出材料汇总表、收货汇总表等)
四十四、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1)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5)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6)经济业务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符合实际情况。凭证的内容、数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填列,确认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明确经济责任。填制的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员和部门签章,一旦签章,相关人员负有相应责任。
(3)填写内容齐全。各项内容必须填写齐全,不得有遗漏,而且凭证填写的手续必须完备,遵循内部牵制原则。
(4)书写格式规范。
四十五、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二)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项目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新填制后,再办理正式的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四十六、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直接登账的依据。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区别:
(1)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2)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填制
(3)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记账凭证要依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
(4)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主要依据
(一)收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用以反映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而成。
(二)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用以反映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而成。
(三)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反映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或记账编制凭证填制而成。
四十七、记账凭证的填制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1)填制凭证的日期
(2)凭证编号
(3)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4)会计科目、记账方向
(5)记账份额
(6)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7)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1)凭证摘要简明。
(2)业务记录明确。
(3)会计科目运用准确。
(4)附件完整,数量准确。
(5)填写内容齐全。
(6)凭证按顺序编号。
四十八、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付业务后,应在记账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
四十九、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会计凭证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时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会计凭证程序是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程序的科学与否,说明该企业管理的科学程度,具体作用如下:
(1)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
(2)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
五十、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会计凭证传递必须遵循内部牵制原则,力求做到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
内部牵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指导单位领导、各职能部门、基层机构及其人员之间,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控制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传递时间时,需要考虑的内容: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 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传递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做到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五十一、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苦干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
五十二、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1)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比较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2)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连续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并借助财产清查、账目核对等方法反映财产物资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各项资金
(3)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确定财务成果的形成,提供经营成果形成的详细内容,并为账务成果分配提供依据
五十三、账簿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对各项经济业务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和账簿。分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通常把每天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编制成记账凭证记入账簿。
特种日记账是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通常把某一类比较重要的经济业务,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入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分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3、备查账簿又称辅助账簿,是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二)按形式分类
1、订本式账簿又称订本账,是在账簿启用之前就把若干按顺序编号和账页装订在一起的账簿。适用于总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式账簿 又称活页账,是把若干张零散的账页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组合成的账簿。适用各种明细账
3、卡片式账簿又称卡片账,是利用卡片进行登记的账簿。选用于较复杂的财产明细账。
五十四、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一)封面。主要标明账簿名称
(二)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及账簿启用登记表
(三)账页。包括(1)账户名称(或会计科目);(2)登记日期栏;(3)凭证种类和号数栏;(4)摘要栏;(5)借、贷方金额及余额的方向、金额栏;(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五十五、设置账簿的原则
(1)按会计科目的层次和数量设计分类账簿,确保账簿体系完整、严密、协调
(2)账簿的数量及分割,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
(3)尽量精简账簿数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4)为对账、查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方便
五十六、启用账簿的规则
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档案。为了确保账簿记录的合规和完整,明确记账责任,在启用账簿时,应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附“账簿启用登记表”或“账簿启用表”并登记有关内容。
启用订本式账簿,对于未印制顺序号的,应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按顺序编定页码,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簿,应按账页顺序编号,并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写页码,另加目录,启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五十七、登记账簿的规则
(1)登记账簿时,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
(2)登记完毕后,要在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
(3)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适当空距,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高的二分之一
(4)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5)各种账簿按页次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6)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
(7)每一张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行内,并在本页有“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字样,在次页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8)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应按已经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并进行更正。
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
(1)依据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账页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的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4)会计制度中规定使用红字登记的其他记录
五十八、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日记账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在同一张账页上分设“借方”“贷方”和“余额”
为了贯彻内部牵制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任何账簿。
五十九、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总分类账的格式
一般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的订本账
(二)总分类账的登记依据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就是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格式和登记方法,以及各种凭证之间、账簿之间、各种凭证与账簿之间,各种报表之间和各种账簿与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程序。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是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核算组织程序,它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一种核算组织程序,也是其他核算组织形式的基础。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小的单位
其基本形式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5)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为正确地编制财务报表提供真实的资料
(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是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再根据此表登记总分类账的核算组织程序。适用业务量较大、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其基本形式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7)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三)总分类账的登记
六十、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式账簿,有的出采用卡片式账簿(如固定资产明细账)。明细分类账主要有以下三种格式:
(一)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账页内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的债权、债务结算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在“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栏内,分别设有“数量”“单价”“金额”三个栏次。适用既要进行金额,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科目
(三)多栏式明细分类账
在一张账页内记录某一个科目所属的各明细科目的内容,按该总账科目的明细项目设专栏记录。适用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而且在管理上需要了解其构成内容的费用、收入、利润科目。
六十一、备查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般采用订本式,没有统一格式,直接根据经济业务登记
六十二、更正错账
(一)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是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红色横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备查考,然后在同一行划线的上方用蓝字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文字差错,可只划去错误部分,数字差错,应将错误的数额全部划线,不得只更正错误的个别数字
(二)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法。会计上以红字记录表明对原记录的冲减。
红字更正法适用的情况:
(1)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更正的方法: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
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错误的账簿记录;然后,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
(2)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更正的方法: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所记载的借贷方向
相同,应借、应贷会计科目也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金额,求得正确金额。
(三)补充登记法
补充登记法又称蓝字或黑字补记法。 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
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法。
更正的方法: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所记载的借贷方向、应借应贷会计科目也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补少记金额,求得正确金额。
六十三、总分类账同明细分类账的平等登记规则
(一)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1)联系: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原
始依据相同。
(2)区别: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账反映的是总括内容,
提供的是总括资料;明细分类账反映的是某一方面的具体资料, 可以提供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3)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分类资料的总和,对明细分类
账起统驭作用;明细分类账是对总分类账的补充,起着对总分类账解释、说明的作用。
(二)平等登记
平等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同时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应注意以下要点:
(1)期间相同(同一会计期间)
(2)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
(4)依据相同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平行登记记账后的数量关系:
(1)总分类账有关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各个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之和必然相等
(2)总分类账有关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各个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必然相等
六十四、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1)期末账项调整。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为正确计算并结转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2)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包括:结算款项是否存在,是否与债务债权单位的金额一致;各项存货的实存数与账面是否一致, 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各项目投资是否存在;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与账面是否一致;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3)结账、对账。
六十五、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管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收入,期末时将尚未收到的款项调整入账。
存款利息估算入账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贷:财务费用
季末存款利息入账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应收利息(前两月的利息)
金额较小时,可直接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六十六、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已在本期发生、因款项未付而登记入账的费用。
凡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应将那些属于本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调整入账。
贷款应付利息估算入账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季末贷款应付利息入账会计分录:
借:应付利息(前两月的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六十七、收入分摊的账项调整
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经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本期已实现收入的金额,并调整以前预收款项时形成的负债。
收到款项时,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记入有关收入科目,应通过“预收账款”
科目核算。(如预收货款、租金等)
收取租金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每月实现收入时的会计分录:
借:预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货款为主营业务收入)
六十八、费用分摊的账项调整
费用分摊是指企业已经发生的支出能使若干会计期间受益,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将这些支出在其受益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并调整入账。
支付款项时,不符合费用确认条件时,应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如固定资产、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所得税等)
六十九、财产清查概述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的作用:
(1)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账实是否相符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调整账存记录,使账实相符,从而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为编制报表做好准备。
(2)可以发现财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不断改进财产物资管理,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可以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避免损失和浪费。
(一)财产清查的分类
1、按照清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对属于本单位或存放在本单位的所有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项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
(2)局部清查。
2、按照清查的时间分类
(1)定期清查
(2)不定期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1)实地盘点法。通过实地逐一点数或用计量器具确定实存数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2)技术推算法。通过技术推算确定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3)查询核实法。依据账簿记录,以一定的查询方式清查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
七十、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盘盈时调增账存数,使其与实存数一致;盘亏或毁损时调减账存数,使其与实存数一致。企业需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下设“待处理流动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财产损益”进行核算。
七十一、具体项目的清查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采用实地盘点法,先确认库存现金数,再将出纳保管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的期末余额进行核对。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一方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另一方因尚未取得结算凭证而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包括:
⑴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未收款入账
⑵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未付款入账
⑶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未收款入账
⑷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未付款入账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账项
(三)存货清查
1、存货盘存制度
(1)永续盘存制。又称永续盘存法、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2)实地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法,是根据实地盘点或技术推算所得的实存数量确认各项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2、存货清查的方法(过磅、测量、点数等方法)
3、存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四)固定资产清查
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其净值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值收入后,经批准应列作营业外支出;由责任事故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应由责任人酌情赔偿损失;丢失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应列作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盈,经批准其净值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五)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七十二、结账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一)结账的内容和程序
结账的内容: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利润;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3)将损益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4)结清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至下期。
(二)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结账后,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等特种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一条单红线至余额栏, 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再划一条红线至余额栏。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和余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条通栏单红线。
七十三、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对账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
七十四、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银行、供应商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而了解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债务风险、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经济信息来源。
七十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一)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附注
附注披露的内容:
(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2)遵循会计准则的声明
(3)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4)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7)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用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三)其他需要披露的资料
七十六、财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按编制时期分类:月报、季报、年报
财务报表按编制单位分类: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对外的财务报表,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七十七、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一)数字真实
(二)内容完整
(三)计算准确
(四)编报及时
(五)指标可比
七十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静态报表)
七十九、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列报
1、资产类项目(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①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
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②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
流动资产
2、负债类项目(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
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②非流动负债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
债、其他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1)报告式资产负债表亦称垂直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分列的形式排列于表格上下两段。
(2)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亦称丁字形账户,是将资产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左方,负债和包有者权益打列在右方。
八十、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列
(二)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的填列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绝大部分项目均可用此方法填列。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 、“预收款项”、“开发支出”、项目。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项目。
(5)根据总账科目卢其备抵科目抵消后的净额填列。如“固定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
八十一、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动态报表,根据“收入-费
用=利润”编制
八十二、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
单步式利润表。首先列示所有的收入,再列出所有费用,最后按收入减去费用计算利润。
多步式利润表。我国企业采用多步式格式
多步式利润表中净利润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二步:计算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计算出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八十三、利润表的编制
(一)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
(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填列方法
(1)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根据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计算填列
八十四、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
(一)按国家的统一要求组织会计工作
(二)根据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组织会计工作
(三)协调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系
(四)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讲求工作效率,节约费用
八十五、会计机构
会计机构是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会计机构的设置:
企业、事业单位都要设置从事会计工作的专职机构。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独立核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集中核算就是把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
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是将会计工作分散在各有关部门进行,各会计部门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会计工作, 单位内部会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在会计部门的指导下,对发生在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八十六、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保护单位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的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内容:
(1)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合理的分工
(3)职责分离。内容包括:第一、业务与会计相分离;第二、资产保管与会计相分离;第三、业务授权与相关资产保管分离;第四、会计责任的分离。
(4)凭证和账簿设置相关的控制栏目
八十七、会计监督体系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指通过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的单位内部监督,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社会监督和以财务部门为主进行的国家监督。
财务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八十八、会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权限: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1)进行会计核算
(2)实行会计监督
(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二)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
(1)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法律及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
(2)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八十九、会计人员的条件
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称,会计师为中级职称,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称。
九十、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1)不依法设置账簿
(2)私设会计账簿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作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依据不一致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的规定
(二)违反《刑法》的法律责任
(1)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账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十一、会计法规的意义和种类
会计法规的意义:可以使会计工作符合预定的目标,有利于在经济活动中具体贯彻财经方针和政策,执行财经纪律;有了完善的会计法规,便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有了完善的会计法规,会计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会计法规按内容可分为四类:
(1)关于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
(2)有关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
(3)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
(4)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
九十二、《会计法》
其内容包括:(1)总则;(2)会计核算;(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4)会计监督;(5)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6)法律责任;(7)附则。
九十三、会计准则
(一)《会计法》与会计准则
(二)基本准则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总则部分
2、关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规定
3、关于会计要素准则的规定
4、关于会计计量的规定
5、关于财务报表体系的规定
(三)具体准则
九十四、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上海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上海自考00139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最近更新
- 上海自考04729《大学语文》知识点押题资料 06-03
- 上海自考00177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06-03
- 上海自考00139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押题资料 06-03
- 上海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汇... 06-02
考试资讯
- 蹭流量、博眼球、诽谤他人当心违法!... 05-11
- 成人高考学历提升 07-21
- 2022年下半年上海自考退费注意事项 11-01
- 2022年下半年上海自考退费受理范围 11-01
- 2022年下半年上海自考退费受理时间及方式 11-01
- 2021年下半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0-25
- 上海自考书城 08-17
- 【上海师范大学】2021年下半年自学考... 07-14
- 2021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07-02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