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联系我们:  021-65378891

距24年10月自考成绩查询7

距25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99

上海自考05966劳动政策分析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押题资料

2021-06-02 11:04:04   来源:上海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若想了解试卷全部的内容,可加入【考生交流群】点击了解,
也可咨询我们老师,获取完整文件版自考资料。

  知识点1 劳动政策概述

  1、 人口的含义?(识记)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即居住在一定地区,并构成某一社会的那些人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样的总体。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既定前提,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职属性。

  2、 劳动年龄人口?(识记)

  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处于劳动年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人口。总人口可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国际劳动组织规定最低年龄为14周岁,美国、中国是16岁,日本则是15岁。美国退休年龄是65岁,英国是70岁,女性为65岁。

  3、 劳动力资源总数?(识记)

  劳动力资源总数是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劳动力资源又可划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4、 劳动力资源的构成?(领会) 上海人力资源自考共享。q群你好号: 39792010

  劳动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在美国,劳动力范畴涉及劳动力、非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就业者分为正在工作者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5、 劳动、劳动力的区别?

  对劳动的认识:

  1) 劳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

  2) 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 劳动具有创造性;

  4) 劳动要消耗人的生命时光和劳动,即消耗人的时间和精力;

  对劳动力的认识:

  1)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 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内,是活在人体中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3) 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4) 劳动力与劳动不同。劳动首先是人们创造使用价值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的存在作为前提条件之一,即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而劳动则是劳动力的物质体现。

  6、 政策的含义?(识记)

  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或政党。

  7、 公共政策的含义?(识记)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8、 社会政策的含义?(识记)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经由国家立法与行政的手段,促进社会各阶层均衡发展的一种途径。社会政策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等。

  9、 简述公共政策的形式?(领会)

  从横向角度,公共政策划分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党决策;

  从纵向角度,公共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是由各国政治体制决定的。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是总统制,英国是议会制,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瑞士是委员会制。

  10、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简单应用)

  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3) 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公民的关系。

  4) 公共政策包含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等三大要素。

  5)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1、 公共政策的功能?(综合应用)

  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指公共政策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公共政策所具有的意义。主要归纳为三种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

  12、 劳动政策的的概念?(识记)

  劳动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以解决劳动问题为重点的行动方案,是政府对劳动问题的回应和干预,是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13、 劳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识记)

  劳动福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农村社会保险以及法律要求由企业提供的福利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政策和立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积极干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

  14、 劳动关系政策?(识记)

  劳动关系政策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方面的政策,主要表现为就业政策、工会政策、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政策、劳动争议解决政策等。

  15、 劳动政策的主体?(领会)

  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劳动专家及其组织等。

  16、 劳动政策的形式?(领会)

  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保障等方面内容;

  2) 基本法和法律:《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3) 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4) 地方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5) 部门规章:《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17、 劳动政策的对象?(简单应用)

  劳动政策调整的对象源于劳动问题。

  18、 劳动政策的内容?(综合应用)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于劳动政策范畴的理解是不尽相同。

  从经济学角度,劳动政策包括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影响企业运作和工作水平的微观经济政策;

  从法律的角度,劳动政策是劳动法律、法规和规则的总和;

  从劳动力市场着眼,劳动政策是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工作场所政策的总和;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劳动政策是政府有关劳动关系活动—组织工会、罢工—的规定;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劳动政策就是劳工政策,即针对劳工而设的社会保护政策,它是政府以立法或提供制度化的服务等方式介入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劳工福祉的政策,主要表现是劳工立法和劳工服务;

  从就业角度,涉及就业条件、退休、工资、职业福利、职业安全、职业标准、工作安置、辞退补偿等;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劳动政策涉及员工福利与发展、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政策。

  劳动政策的内容包括促进就业的政策、工资政策、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劳动争议处理政策以及劳动行政管理政策。

  知识点2 劳动政策的历史演进

  1、 西方国家就业的黄金时期?(识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都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这段时期被称为劳动就业的黄金时期。

  2、 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理论和实践?(领会)

  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信奉“萨伊定律”,根据萨伊定律和劳动力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当时的就业理论坚持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在工资率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借助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及生存竞争等,来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最有效的分配,政府不需要加以干预。

  3、 1930年至1970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领会)

  1930年-1970年代,西方各发达国家所实行的劳动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就业需求管理政策。

  4、 1930至1970年代,西方各发达国家基于凯恩斯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具体体现?(简单应用)

  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增加岗位需求,促进就业;强化职业训练,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建立福利国家,充分发挥失业保障制度在保障失业者利益和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弱势群体失业者提供失业接济金。

  5、 1980年代发达国家的失业特点?(识记)

  1) 非周期性失业

  2) 技术性失业

  3) 长期性失业

  6、 1980年代各发达国家失业问题?(综合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滞涨、高失业率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发达国家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周期性失业、技术性失业与长期性失业。

  1) 非周期性失业,主要是经济衰退时有着较高的失业率,而且在经济处于恢复甚至扩张时,仍然存在庞大的失业大军;

  2) 技术性失业,新技术应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导致了技术性失业现象严重;

  3) 长期性失业,国家经济停滞,使得周期性失业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非周期性失业也造成了失业长期化与失业人员扩大化,科技进步也导致结构性失业,长期性失业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不断降低,改善了资本的生存环境,使其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使高工资、高福利和高税收的劳动就业政策难以维持。经济全球化还限制了发达国家实施劳动就业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自主权。

  7、 西方发达国家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的内容?(识记)

  西方发达国家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主要包括1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2以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劳动就业政策,3以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

  8、 19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主要变革趋势?(识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政策发生了变革,主要趋势是放弃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就业政策,奉行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

  9、 新自由主要劳动政策的主要内容?(领会)

  新自由主义的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减税政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及活化政策。

  1)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包括:废除企业不得解雇工人的制度,扩大企业解雇工人的自主权,降低企业解雇工人所承担的经济赔偿;推行弹性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充分发挥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 实行更为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取消全国性的产业集体谈判,实行分散化的企业的企业级的集体谈判。

  2) 劳动力市场的激活化政策就是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严格失业保障资格申请,缩短享受失业津贴的时间,降低失业保障水平,减少保护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增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从而促使失业者重返劳动力市场,以工作代替福利。

  10、 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综合应用)P28

  1)新自由主义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企图复兴传统的自由主义,其基本理论特点: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等。

  2)合作主义又称为统合主义、发团主义。合作主义就业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国家的作用与维持充分就业政策,充分就业与福利国家相结合,充分发挥三方合作机制的作用,以三方合作为主要内容,来缓和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制衡利益集团、维持社会稳定。

  3)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维持传统的“欧洲社会模式”,缩减劳动供给,实施就业保护与社会保护。

  11、 当代发达国家积极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简单应用)

  1) 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2)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 改革事业保险制度,鼓励再就业;

  4) 加强立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

  5)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竞争力;

  6) 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12、 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政策?(识记)

  1) 对于失业人员:首先,对国名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原有人员,国家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其次,对失业工人实行社会救济和扩大就业想结合的政策。此外,对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国家采取了按计划统一分配工作的政策,基本方针是遵循学用一致的原则进行集中使用,重点分配。

  2) 对于工资:按劳分配。

  3) 对于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方面: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面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

  13、 “三结合”就业方针?(识记)

  1980年8月,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即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想结合的方针。

  14、 “四项规定” ?(识记)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政策?(领会)P38

  16、 我国劳动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展望?(领会)

  P40

  17、 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政策?(简单应用)

  问题13、14

  18、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政策的发展走向?(综合应用)P40

  2008年3月18日,原人事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以“四个有利于、一个加强”为目标来界定职责。

  “四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符合和保障体系。“一个加强”是指,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知识点3 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主要问题

  1、 失业的含义?(识记)

  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是具有劳动能力、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准之一。

  2、 各国对失业的界定?(识记)p46

  3、 失业人员?(识记)

  我国统计制度规定,国家统计局登记的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无业者。

  4、 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界定?(领会)

  在一定年龄之上,目前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调查期间没有工作的状态。一定年龄是指16-65岁。

  5、 失业的类型?(领会)

  1) 按失业的持续时间划分:短期失业(6个月以下)和长期失业(6个月以上)。

  2) 按失业的形成原因:总量过剩型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

  6、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的失业高峰?(简单应用)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失业高峰;

  2) “大跃进”和调整时间的第二次失业高峰;

  3)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三次失业高峰;

  4) 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第四次失业高峰;

  7、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综合应用)

  1) 确定就业优点的发展战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 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3) 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减轻失业冲击力,促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8、 职业病?(识记)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9、 职业危害因素的两种类型?(识记)

  1)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毒害因素。

  2)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毒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拉动过度致使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 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良造成的危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生产过程散发的有毒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10、 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的法律保护层次?(识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法规。

  《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3)劳动安全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劳动环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矿山安全法》、

  《尘肺病诊断标准》

  11、 女职工与未成年人的特殊劳动保护?(领会)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原因:

  1) 女职工的身体结构、生理结构与男性不同,容易受到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伤亡事故、职业病、妇女病;

  2) 妇女负有孕育使命,保护女职工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3) 是社会优越性的体现;

  未成年人是针对未成年工(即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员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2、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简单应用)

  P61

  13、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原因?(综合应用)

  1) 政府因素

  A. 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擅自制定“低劳动力成本的土政策”,甚至忽视民众,对违法企业加以保护。

  B. 安全管理部到位,执法监督不力,监管责任不落实。

  C. 政府负有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不够。

  2) 企业因素

  A. 劳动安全卫生资金投入较少。

  B. 劳动安全生产基础脆弱,安全生产制度极不完善,安全卫生管理松懈混乱。

  C. 企业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法制观念谈薄。

  3) 员工因素

  部分企业职工缺乏安全法律知识,安全意思谈薄,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护的自觉性。

  4) 工会因素

  工会作为职工的利益代表要为职工争取和维护合法权益,职工可以通过职代会来争取权益,但我国企业中很少看到工会在维权方面的作为。

  14、 劳动歧视?(识记)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分别看待”。

  15、 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界定?(领会)

  “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视为歧视”。

  16、 我国就业歧视的类型?(简单应用)

  1) 性别歧视

  2) 年龄歧视

  3) 身份歧视

  4) 经验歧视

  5) 疾病歧视

  6) 学历歧视

  7) 外貌歧视

  17、 我国消除劳动歧视的对策?(综合应用)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力”被写入总则。其中第62条规定“对违反法律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以此对劳动平等权进行保护。

  P67

  知识点4 劳动就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 劳动力参与率?(识记)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比例。

  2、 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识记)

  劳动力供给曲线很可能既有正斜率的部分,也有负斜率的部分,即所谓的“后弯的劳动力给及曲线”。

  3、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领会)

  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力供给量也相应地变化。劳动力供给的弹性不同,对刺激或抑制劳动力供给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工资率是刺激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手段,同样,降低工资率也是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手段;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并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4、 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简单应用)

  最低生活保障P79

  5、 劳动力需求?(识记)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6、 劳动力需求弹性?(识记)

  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需求弹性。

  7、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五种类型?(领会)

  1) 需求无弹性

  2) 需求有无限弹性

  3) 单位需求弹性

  4) 需求富有弹性

  5) 需求缺乏弹性

  8、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简单应用)

  1)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越大,需求的弹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弹性就越小。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当工资率提高,而资本很容易地替代劳动力时,企业就会决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

  从成本角度而言,如果工资率提高了,造成以越来越大的资本数量替代同量的劳动力,那么替代的可能性就小,从而弹性就小;反之,替代一定劳动力所需的资本数量越小,在工资率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减少的劳动力就越多,从而需求曲线的弹性就越大。

  2) 产品的需求弹性

  当工资率提高时,企业用提高产品价格,力图将工资率提高的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但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产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取决于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品需求下降就越多,从而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幅度就越大。

  3)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大。

  4) 资本的供给弹性

  在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技术可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也越大。

  9、 劳动力需求理论对最低工资立法的劳动市场效应分析?(综合应用)

  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来保证工薪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最低工资能够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

  实施最低工资制意味着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就阻碍了企业增加员工。近年来劳动经济学中许多统计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即使是积极的,也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另外一项研究估测了青少年就业率与总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假设相一致,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最低工资的上升将会减少青少年的就业机会,并且强制性工资增长的幅度越大,就业率降低的幅度也就越大。

  什么条件下,最低工资制具有就业正效应?在就业无弹性(即无论工资如何变化,对就业量都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最低工资的提高将有助于增加低工资工人总体的工资报酬。

  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区域差异造成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使用效率和劳动力价格的差距在长时间内无法缩小。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导致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填补发展地区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但中国目前存在户籍制度,由此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隔。

  实行最低工资制应当考虑到地区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第大面积推行。同时,我们并没有理论依据表明,最低工资制已经有效的改善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准,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一效果尚不确定的政策措施,而不能先入为主地相信,实施最低工资制就一定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10、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涵义?(识记)

  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即劳动供给与需求关系,可分为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三种基本类型。

  11、 资源配置三种模式?(领会)

  1) 自然配置

  2) 行政配置

  3) 市场配置

  12、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三种类型?(简单应用)

  1) 供过于求

  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即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这种类型表现为社会就业不足,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其原因很复杂:有资本缺乏的供给数量不足,人口过多,技术进步和资本集约而排斥已经吸纳的人力资源等原因。

  2) 供不应求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即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结果是影响其正常的经济活动,使经济增长受到一定限制。

  3) 供求平衡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即人力资源的供给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达到基本一致的状态。人力资源供求平衡,除了宏观上的平衡,还要再结构上、微观上达到平衡。

  13、 我国的劳动就业格局?(综合应用)

  P94

  14、 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识记)

  1) 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一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来增加就业。

  2) 鼓励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以更多吸纳劳动力。

  3) 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15、 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领会)

  1) 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2) 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从事国家限制行业个体经营的,如建筑、娱乐、广告、网吧等除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16、 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中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内容?(简单应用)

  1) 基本生活保障

  对企业新裁减人员和下岗职工,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保障低收入职工的基本生活,1993年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2) 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政策

  A. 离开企业时的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Ø 下岗失业人员离开企业时,过去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继续保留,企业和个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应一次性补缴。

  Ø 接近内部退休年龄的下岗职工,经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

  Ø 继续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继续参加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达到退休年龄后按实际缴费年限计发基本养老金。

  B. 实现再就业时的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再就业,应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自谋职业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17、 以实现劳动力供需匹配为目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综合应用)

  这类政策主要是通过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合理匹配。

  1) 改进就业服务

  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发布系统,提供及时、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2) 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强化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需求。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培训与就业的结合。

  知识点5 城市下岗政策分析

  1、 下岗的涵义?(识记)

  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客观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再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三个月以上,目前尚未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2、 下岗人员的分类?(识记)

  1) 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实现了再就业的人员。

  2) 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游离于就业与失业人员,属于再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3) 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一直未能就业,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人员;

  4) 未与原解除劳动关系,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中多次碰壁,也属于再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3、 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领会)

  P104

  4、 科技进步导致职工下岗的主要表现?(简单应用)

  1) 技术进步,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职工的下岗或者失业。

  2) 对企业来说,技术进步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法宝,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但企业的科技进步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些不适应要求的职工难免下岗或失业;

  3) 由于技术进步,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会代替部分人力、从而也会使一些职工下岗或失业。

  5、 下岗的产生原因?(综合应用)

  1) 历史原因: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必然结果

  2) 体制性原因:传统的就业体制积累的就业问题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必然反应

  3) 结构性原因: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产物

  4) 经营管理原因:长期重复建设造成问题的必然暴露

  5) 社会保障体系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必然表现

  6、 再就业工程的涵义?(识记)

  再就业工程是指综合运用政府扶持和各种就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合等多种渠道,为市场就业中的困难群体提供重点就业服务,帮助企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分流富余职工实现再就业的社会系统工程。

  7、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涵义?(识记)

  再就业服务中心是在政府指导下,对企业下岗职工进行托管的中介机构,再就业服务中心应该建立在企业中,凡是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下岗职工不多的企业也可由有关科室代管。

  8、 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及发展?(识记)

  9、 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领会)

  1) 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 为进入中心的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再就业服务中心用于保障下岗职工生活、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用,通过“三三制”的办法筹集,即财政负担1/3,企业负担1/3,社会筹集1/3。

  3) 为进入中心的职工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等各种就业服务,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

  10、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领会)

  1) 双规阶段。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少部分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险,两种方式并轨。

  2) 转轨阶段。1999年国有企业不再建立新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改变成裁员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由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进入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对已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仍维持原政策不变,直到其基本生活保障协议期满。

  3) 并轨阶段。国企下岗职工全部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后,其完成历史使命。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到社会化的失业保险制度。

  11、 再就业工程的深化?(简单应用)

  1998年,国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也随之有较大幅度增长,再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再就业工程的深化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三三制”筹集资金,用于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促进他们再就业。

  1995年初,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提出了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和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 鼓励、扶持企业和社会对失业职工进行开发性安置。

  Ø 凡兴办第三产业安置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享受与劳动服务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

  Ø 确需扶持的,经劳动部门核准,可借给一定数量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启动资金或流动资金,必要时可运用适量失业保险金作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贴息。

  2) 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

  Ø 凡招用失业职工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将其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作为工资补贴,一次性付给用人单位。

  Ø 凡招用富余职工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由富余职工的原单位按规定支付给用人单位安置费。

  3) 大力支持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Ø 对所需的场地、设施、能源等,应与有关部门协调,统筹安排。

  Ø 对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失业职工,可将失业救济金一次性付给本人,作为开办资金;

  Ø 对自谋职业的富余职工,由企业按规定支付安置费,并解除劳动关系。

  4) 支持企业主管部门对富余职工进行行业、企业间的调剂工作,协助办理有关手续,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信息和咨询等服务。

  Ø 用人单位招用富余职工可先进行试用,试用期3-6个月,试用期内原单位保留其劳动关系。

  Ø 试用期合格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合格者可以退回原单位。

  5) 大力兴办劳动服务企业和生产自救基地。

  Ø 对劳动服务企业及自办、联办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基地,安置富余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Ø 创办和发展生产自救基地所需资金,采取多方筹集和劳动积累相结合,必要时可用失业保险中的生产自救费适当补助。

  12、 再就业工程的实践?(综合应用)

  P112

  13、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内容?(识记)

  1) 采取“三三制”筹集资金的特殊政策

  2) 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3) 下岗职工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约定权力义务,协议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14、 “三条保障线”制度?(领会)

  15、 促进下岗职工多渠道和方式再就业政策?(领会)

  16、 再就业举措?(简单应用)

  17、 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综合应用)

  知识点6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分析

  1、 农民工的含义?(识记)

  农民工是指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身份是农民,拥有数量不等的承保土地,但主要进城从事非农业产业,依靠打工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农村外出就业的劳动者。

  2、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流向?(识记)

  从整体上,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从自发性流动逐步向制度化流动过渡。

  农民工流动的地域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

  他们的就业区域可分为向外县内流动就业、县外省内流动就业、省际流动就业、境外就业和国外就业。

  从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行业分布看,他们主要在城镇的第三产业就业,农业仅占0.6%,其余分布在建筑业、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

  3、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途径?(识记)

  1) 政府统一组织的劳务输出;

  2) 亲朋好友介绍;

  3) 熟人介绍;

  4) 职业介绍所登记求职就业;

  5) 自谋职业;

  6) 包工头组织进城揽活;

  4、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现象产生的背景?(领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农民冲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政府放松了农民进城的管控,从此拉开了农民大规模就业经商的序幕。

  5、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特点?(简单应用)

  1)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2)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主要是农村青年,职业技能较低;

  3)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文化比较高,对工作要求比较高;

  4)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在城镇中工作辛苦而职业待遇远低于城市劳动者;

  6、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影响?(综合应用)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城市注入了活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是一条进行城乡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1) 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2) 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

  3) 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4) 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5) 有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矛盾问题。例如,流动规模大导致城市就业压力,流向集中给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压力,劳动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治安问题等问题。

  7、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劳动力进城就业政策?(识记)

  1958年颁布了第一个限制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城乡户籍制度,正式确立了城乡隔离的就业制度。自此建立的城乡分割二元就业体制及与之想配套的户口制度,明令禁止城市企业招用农村劳动力,使我国的劳动力被分割成互相排斥的城市工人与农民两部分,限制农村流动的政策进一步得到强化。

  1980年初政府放宽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程度,1984年农民进城就业的控制政策开始松动。

  8、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领会)

  1) 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 人力资源是市场的分割就业体制、不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是产生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的体制性根源。

  3) 制约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社会保障缺失还有观念方面的因素。农村务工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惯于依赖土地保障、家庭保障等农也保障方式,不过分依赖现代社会保障,维权意识不强。

  9、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歧视问题?(简单应用)

  “外出就业者”是所有群体中得益最少的,从属于一个新的阶层:“三无”阶层,即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国民收入保险。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就业环境普遍较差;

  2) 劳动力市场管理混乱,存在城乡就业壁垒和地区分割的格局;

  3)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缺少有效、平等的教育培训;

  4)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缺少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融入城市困难;

  10、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综合应用)

  按照问题9-8-7顺序回答。

  11、 “农工潮”的现象?(识记)

  此阶段我国的政策是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创造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吸引农民进城。

  1989年春季广州出现了“农工潮”现象,1990年初期劳动力无序流入城市,“农工潮”使城市承受能力受到挑战,给城市生活次序造成巨大压力,但“农工潮”是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表现,农民进城就业时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的后果就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12、 适当放松、适当控制农村劳动者就业政策?(综合应用)

  1) 允许农民进城就业经商的政策。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就业、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就业,准许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2) 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确定了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为控制农村劳动者有序流动,及时调整了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

  198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民工盲目外出的紧急通知》

  1990年4月《关于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

  1991年《关于劝阻民工盲目去广东的通知》

  1991年民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劝阻劝返外流灾民工作的通知》

  13、 适当放松、适当控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评价?(领会)

  此阶段农村劳动者向城镇流动的规模、范围比较小,很少有进城就业的,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形式,农村劳动力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转移——进入乡镇企业就业。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注重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硬性管理,政府通过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使得农村劳动者外出异地就业人数增加总体放缓;

  通过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实行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对城市的冲击;

  针对农村劳动者进城流动就业的特点,在交通管理、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用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的尝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者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政府将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视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一种负面因素,政策以控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为重点。

  14、 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产生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识记)

  在此阶段,农村劳动者开始大规模进城流动就业,就业表现为“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量外资进入沿海地区,为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同时,政府取消了计划供票政策,为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重新启动大规模流动提供了条件。

  1993年后,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策开始发生变化,提高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侧重于控制与管理,政策以有序管理为特征,引导农业劳动者规划就业。

  15、 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简单应用)

  中共中央发布: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5年《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

  1997年《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

  1998年《关于农村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1年《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劳动部出台:

  1993年《关于印发<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城乡协调就业计划”第一期工程>的通知》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劳动体制改革总体意见》

  1994年《关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实施计划》

  《关于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的暂行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七个部门发出:

  2000年10月《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的要求,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地区,选择一些中小城市或县城,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16、 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实践?(领会)

  此阶段农村劳动者开始大规模进城就业,政府鼓励农村劳动者进城自由流动就业,允许其跨地区就业,进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但在城市内部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二元体制,即农民就业体制。

  北京市劳动局1996年制定了《1996年本市允许和限制使用外地人员的行业工种范围》,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外地工的行业是12个,共204个工种。

  在政策执行中,有具体的招工条件限制,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流动行为包括暂住证、婚育证、外出就业证、身份证等在内的证件管理。

  17、 积极扶持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产生的背景?(识记)

  2002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16字方针,自此农民工问题进入政府劳动政策议程,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成为与城镇职工一样受劳动法律和劳动政策保护的普通劳动者,从此改变了一直以来在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上重管理、轻权益,不注重维护进城农民的合理权益的问题。

  18、 积极扶持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的政策和实践?(综合应用)

  具体政策:

  2003年,国务院接连发出三个有关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78号”,”国办发79号”文件。分别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及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完善就业教育制度,加强对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在岗培训指导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

  2005年初,国务院又发布了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5号文件。

  政策实践:

  1)2005年,全国大中城市推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向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开放,可以免费享受公益性的就业服务。

  2)各地还向进城求职的农民广泛“春风卡”,内容包括公共职介机构、求职指南、维权主义事项和举报电话等,让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更好的了解政策信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制订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就业培训规划》,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19、 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的管理模式?(识记)

  1)“门户开放”模式

  2)“限制就业”模式

  3)“半开放歧视”模式

  20、 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社会保障模式?(识记)

  针对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1) 执行现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与城镇职工实行同等缴费、享受同等待遇。

  2) 现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内,根据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情况适当降低门槛。

  3) 针对外来从业人员实行单独的社会保险制度。如2002年,上海推出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办理综合保险。

  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养老保险总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在制度设计上必须保证其与新农保制度相衔接,如果原来参加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养老保险的农村劳动者向回到农保制度,应该可以根据其缴费金额或缴费时间转换为参加新农保制度。

  21、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问题?(领会)

  1)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缺乏同一性;

  2)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缺乏公平性;

  3)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存在低效性,实施不到位;

  22、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建议?(综合应用)

  1) 夯实城市化,改革进城就业劳动者的治理体制,采取渐进方式彻底解决进城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2)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自由流动、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 培育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能力,完善有效的职业培训制度。

  4) 建立科学的进城就业劳动者保障机制,进行定期性、经常性的劳动监测,防止出现侵犯农民工合理权益的行为。

  知识点7 发达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理论与实践

  1、 古典经济学派的“否定失业存在”理论?(识记)

  2、 新古典综合派的“结构性失业”理论?(识记)

  3、 发展经济学派的“劳动无限供给”理论?(识记)

  4、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粘性”理论?(领会)

  5、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简单应用)

  6、 美国劳动政策的演变?(识记)

  7、 美国失业保险政策的内容?(领会)

  8、 职业培训政策?(简单应用)

  9、 就业服务政策?(综合应用)

  10、 德国的失业保险制与失业救济制?(识记)

  11、 德国劳动政策的主要内容?(领会)

  12、 德国的就业开发策略?(简单应用)

  13、 战后日本就业现状?(识记)

  14、 日本劳动政策的演变历史?(简单应用)

  15、 日本劳动政策的主要内容?(综合应用)

  知识点8 劳动关系政策

  1、 建国以后至198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传统劳动用工政策的特征?(识记)

  2、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间?(识记)

  3、 全体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时间?(识记)

  4、 “四项暂行规定”?(领会)

  5、 “新就业方针”?(领会)

  6、 市场经济时期的市场化劳动用工政策?(简单应用)

  7、 劳动用工政策的历史?(综合应用)

  8、 劳动基准法的涵义?(识记)

  9、 标准工时制?(识记)

  10、 特殊工时制?(识记)

  11、 探亲假?(识记)

  12、 劳动工资的涵义?(识记)

  13、 我国现行的工资形式?(识记)

  14、 工资支付的方法?(领会)

  15、 特殊人员的工资支付?(领会)

  16、 病假工资的规定?(简单应用)

  17、 工资保障的监督?(简单应用)

  18、 带薪体假制度?(综合应用)

  19、 劳动合同的涵义?(识记)

  20、 劳动合同的内容?(识记)

  21、 试用期?(识记)

  22、 无固定期劳动合同?(领会)

  23、 违约金?(领会)

  24、 经济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领会)

  25、 劳动合同的解除?(综合应用)

  26、 劳动争议的涵义?(识记)

  27、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识记)

  28、 劳动争议调解的涵义?(识记)

  29、 劳动争议仲裁的涵义?(识记)

  30、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识记)

  31、 劳动争议诉讼的涵义?(识记)

  32、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领会)

  33、 劳动争议仲裁原则?(领会)

  34、 劳动争议管辖内容?(领会)

  35、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简单应用)

  36、 劳动争议仲裁案例分析?(综合应用)

  37、 劳动争议诉讼案例分析?(综合应用)

  知识点9 集体谈判制度

  1、 集体谈判制度起源?(识记)

  2、 集体谈判制度的涵义?(识记)

  3、 集体谈判制度的内容?(识记)

  4、 集体谈判的进程?(领会)

  5、 集体谈判的主要功能?(领会)

  6、 集体谈判制度的历史?(简单应用)

  7、 集体谈判的主体?(综合应用)

  8、 美国集体谈判的历史?(识记)

  9、 德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特点?(领会)

  10、 美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特点?(简单应用)

  11、 日本集体谈判制度?(综合应用)

  12、 集体协商的涵义?(识记)

  13、 中国的集体谈判制度的内容?(领会)、

  14、 中国推行集体谈判的意义?(简单应用)

  15、 中国集体谈判的发展历史?(综合应用)

  16、 中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现状?(领会)

  17、 中国谈判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简单应用)

  18、 如何完善中国集体谈判机制?(综合应用)

  知识点10 劳动保障政策

  1、 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识记)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它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

  2、 社会保障的特征?(识记)

  1) 保障性

  2) 强制性

  3) 社会性

  4) 互助性

  3、 社会保障的类型?(识记)

  类型时间特点代表国家

  社会保险型

  模式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建立,1935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保险制度全球化1、 以劳动者为核心;

  2、 责任分担,权力与义务结合;

  3、 互助共济;

  4、 资金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德国

  美国

  日本

  福利国家

  模式1949年英国建成“福利国家”,自此福利国家纷纷出现1、 累进税制和高收入;

  2、 普遍覆盖和全民共享;

  3、 政府负责和保障全面;

  4、 法制健全;

  5、 充分就业英国

  瑞典

  芬兰

  澳大利亚

  强制储蓄

  模式1955年7月1日,中央公积金制度正式建立并实施1、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

  2、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

  3、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4、 主要为养老保障;

  5、 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新加坡

  国家保险

  模式20世纪中期1、 宪法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为国家制度;

  2、 社会保障的支出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3、 保障的对象为全体公民;

  4、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苏联

  东欧国家

  中国

  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领会)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四项制度,其中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是核心制度。

  社会保险又分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个项目。

  社会救济的主要体制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制度安排使劳动者基本的“社会生产权”得到了保障。

  1) 社会救助,是指政府或社会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慈善及法律援助等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是处于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国民的基本权利。

  2) 社会保险,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及家庭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补偿和帮助,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服务、福利津贴以及福利企业的方式,以满足权社会成员或特定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保障。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和其他福利

  4)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按规定获得革命伤残人员身份的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优待和社会抚恤制度。

  5、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简单应用)

  1) 建立阶段(新中国成立-1977年)

  Ø 我国在1951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初步建立了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Ø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由国家保障、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三大模块组成,呈现出“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的特点,城镇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统一的“企业保险”制度,从养老到医疗均由企业包揽下来,部分带有供给制的性质。

  Ø 在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下,医疗保障实行的是集体合作医疗制度。

  2) 改革创新的探索阶段(1978年-1985年)

  1985年9月23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社会保障机构要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工作统一起来,制定规划,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3) 改革阶段(1986年-20世纪末)

  Ø 1986年国务院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项规定,其中《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提出,国营企业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保险办法。

  Ø 1991年,国务院提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决定。

  Ø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出现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概念,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

  Ø 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改革方向是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允许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选择试点。

  Ø 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模式。

  Ø 1998年,中国政府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的“三条保障线”制度

  Ø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发《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政府还在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4) 深化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Ø 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改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由过去的通道式管理转变为板块式的分账管理。

  Ø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Ø 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6、 养老保险的涵义?(识记)

  养老保险是国家或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对劳动者或其他职工在达到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退出劳动岗位后,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建立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

  7、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内容?(识记)

  基本养老计划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能享受基本养老金,其个人账户的存储可一次性提取。

  养老保险费用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确定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8、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识记)

  1) 参保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2) 参保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3) 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

  4) 养老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和投资利息

  社保基金可以用资本金的10%投资股权基金,用资本金的20%投资工商企业。

  9、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领会)

  1) 政府负责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时期

  199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为国有企业职工建立养老保险,实行国家统筹,退休金支付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国有企业经营由国家统付盈亏,企业负责退休金的发放,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属于政府负责、单位保障的养老保险模式。

  2) 探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时期

  Ø 1985年,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开始搞试点,实行养老统筹;

  Ø 1993年,开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因;

  Ø 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标志,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养老保险的改革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因;

  Ø 1997年,全国范围确定了城镇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统账结合”的部分累积制的混合模式,基金运行模式实行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部分完全累积同时并存,即国家、企业、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

  Ø 2000年,《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职工所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记入其个人账户并真正做实个人账户;

  Ø 2006年,国务院提出的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10、 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领会)

  1) 1992年,正式颁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即“老农保”。

  Ø “老农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集体对其的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

  Ø 基金以县级机构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按国家政策规定运营;

  Ø 保险对象达到规定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累计总额计发养老金;

  2)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的《国务院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即“新农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Ø 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Ø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11、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简单应用)

  P227

  1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综合应用)

  1) 环境因素:人口日益老龄化,养老保险压力剧增;

  2) 历史因素:历史欠账形成沉重的转轨成本;

  3) 制度因素:社会统筹层次低;

  4) 体制因素:基金运营不良;

  5) 法制因素:立法滞后,法律约束体制不健全;

  13、 医疗保险制度的涵义?(识记)

  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

  Ø 按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医疗保险、团体医疗保险和国家医疗保险。

  Ø 按承担风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疾病保险、伤害保险和分娩保险。

  Ø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各国规定不同,原则上包括所有工薪阶层。

  Ø 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补偿期短但收益时间长,涉及关系复杂的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的特点。

  14、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涵义?(识记)

  15、 公费医疗制度?(识记)

  16、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识记)

  17、 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涵义?(识记)

  18、 私营医疗保障模式的涵义?(识记)

  19、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目标?(领会)

  20、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史?(简单应用)

  2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内容?(综合应用)

  22、 失业保险制度的涵义?(识记)

  23、 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识记)

  24、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分析?(识记)

  25、 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和使用?(领会)

  26、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简单应用)

  27、 我国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综合保险)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上海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上海自考05965人才资源优化策略知识点押题资料
下一篇:上海自考05967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基础知识点押题资料

上海自考网书籍购买地址

上海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