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试题
课程代码:092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下列对目标动词“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A.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B.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C.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D.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2.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任何数,这表明了数学学科具有
A.严谨性 B.抽象性
C.广泛性 D.系统性
3.下列属于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
B.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C.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
D.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架起儿童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重要桥梁的是
A.活动经验 B.发展水平
C.认知规律 D.数学内容
5.下列内容中渗透极限思想的是
A.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B.同样多、比多、比少
C.表内乘法和除法 D.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罗杰斯
C.皮亚杰 D.斯金纳
7.学生学习9+6=?时,一边念念有词地说出“凑十法”,一边写出答案,这说明其智力技
能的形成处于
A.认知阶段 B.示范、模仿阶段
C.有意识的言语阶段 D.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8.下列不属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目标的是
A.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B.分数的四则运算
C.小数的四则运算 D.负数的四则运算
9.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指的
是
A.空间观念 B.空间想象
C.空间感知 D.空间抽象
10.通过设立的观察室观察班级学生的互动情况是属于
A.间接观察 B.直接观察
C.参与性观察 D.抽样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1.数感主要表现在
A.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B.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C.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
D.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E.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获得数学方面的专长
C.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D.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E.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同的发展
13.下列属于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有
A.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B.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C.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D.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E.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
14.下列表示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有
A.数的认识 B.式与方程
C.数的运算 D.常见的量
E.函数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
A.数学课程标准 B.数学课程目标
C.学生生活实际 D.学生认知规律
E.社会发展需要
1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启示有
A.采用“小步子”为特色的程序教学模式
B.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适当的强化
C.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D.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改变学科本位观
E.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体现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17.在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动作的熟练阶段的特点包括
A.操作表现出高度的完善化 B.动作具有高度的正确性
C.动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D.动作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完全消失
E.全套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8.运用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有
A.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B.学生先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假设
C.引导学生利用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
D.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
E.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19.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达到的要求包括
A.准确规范 B.简洁严谨
C.生动形象 D.通俗易懂
E.有趣味性
20.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要反应的层次有
A.记忆 B.理解
C.运用 D.经历
E.探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关于“对数学学习的认识”的理念。
22.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
2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24.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阅读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25.简述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总体目标。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6.数学仅仅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27.“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8.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9.试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原则。
30.试述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要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6分)
3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
一、引导猜测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想想看。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
生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周长有关。
……
师:是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直观演示验证:长方形的长(或宽)拉长,长方形的面积也变大,使学生确信: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与宽有关,也与它的周长有关)
二、分组操作
师:那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请各组从准备的25个1cm
2的正方形中,选一些拼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并把它们的长、宽和面积记录在表格中。
(各组完成后,教师收齐表格,并展示其中的几组表格,检查填得是否准确)
三、提出假设
师:大家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长乘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四、验证结论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的方法来计算呢?我们再来研究几个例子(展示其他几个小组的表格)。
五、应用公式
教师出示表格,已知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共8题)。
本自考试题下载WORD文档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