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是(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C.《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D.《政策科学构想》
2.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概念的是( )
A.布坎南 B.西蒙 C.安德森 D.德洛尔
3.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 )
A.政策诉求 B.政策宣传 C.政策替代 D.政策实验
4.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 )
A.有效的分级控制 B.严格的组合秩序 C.完善的层次分布 D.结构的有序化
5.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学而改行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属于( )
A.确定型政策 B.不确定型政策 C.风险型政策 D.竞争型政策
6.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 )
A.分配性政策 B.调节性政策 C.自我调节性政策 D.再分配政策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指公共政策特征的( )
A.权威性 B.稳定性 C.变动性 D.预见性
8.有的国家践踏多边协议,受害国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9.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代价关系中,严厉的环保政策属于( )
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 B.利益范围广而代价范围窄
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 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
10.属于政策终结推动力量的是( )
A.政策制定者 B.政策执行者 C.政策评估者 D.政策受益者
11.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 )
A.种族团结 B.焚烧国旗 C.虐待儿童 D.授奖仪式
12.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
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3.我国物价改革的目标不能是“一步到位”,而只能是“稳步实现”,这属于确定政策目标的( )
A.实事求是原则 B.面向未来原则 C.系统协调原则 D.伦理考量原则
14.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是预测性评估依据中的( )
A.理论假说 B.价值体系 C.分析方法 D.实证结果
15.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构建的是(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16.根据再决策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的哪一个阶段,可将其分为( )
A.现场再决策和反馈再决策 B.常规再决策和非常规再决策
C.突破型再决策和跟踪型再决策 D.整体再决策和局部再决策
17.反映象征式政策执行的现象是( )
A.阳奉阴违 B.土政策 C.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8.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是( )
A.政策评估 B.政策监督 C.政策监控 D.政策控制
19.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
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C.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D.执行评估和预测评估
20.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 )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事前评估 D.执行评估
2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
A.“前—后”对比法 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
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D.“有—无“对比法
22.“全国普通高校不再分公费自费,统一缴费上学”是政策终结方式中的( )
A.政策替代 B.政策合并 C.政策分解 D.政策缩减
23.美国的“现代问题研究所”属于( )
A.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C.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D.社会的政策研究组织
24.从政策过程和步骤的角度讨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是( )
A.麦考尔分析模式 B.韦伯分析模式 C.沃尔夫分析模式 D.邓恩分析模式
25.从政策涉及范围来说,国家政策预测是( )
A.宏观政策预测 B.中观政策预测 C.微观政策预测 D.系统政策预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运行一般经过的环节包括( )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E.政策终结
27.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
A.执政党 B.领袖人物 C.在野党 D.利益集团 E.选民
28.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
A.法制部门的审查 B.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C.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D.通过议案 E.公布政策
29.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D.公民的参与 E.社会价值的分配
30.韦伯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 )
A.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 B.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
C.认为社会行动包含动机和目标两个基本因素 D.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
E.主张价值无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大众传媒如何通过对公共政策系统提出要求来影响政策输出。
32.简述合格的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
33.简述政策终结的作用。
3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意义的具体表现。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政策的内涵。
37.试描述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
2000年,人和镇被划为重庆市北部新区开发用地。根据拆迁补偿规定,拆迁的村民统一分配安置房。根据1999年颁布的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有几种情况可以得到“优惠”: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说得更明白些,离婚后再找个城里人结婚,分配的房子可以从一室一厅增加为两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房型更合理,在市场上卖得起价。于是,人和镇婚姻登记处门口变得像菜市场一样热闹起来。离婚分户,多分一套房子,成了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一种补偿手段。对此,管委会迅速做出了反应,申请将再婚增购房价格由安置优惠价调整为市场价的文件,被递送到了重庆市北部新区国土局。11月底,根据国土局的批复,管委会调整了再婚增购住房的价格。
村民们一下子傻眼了:第二套房必须按市场价购买,哪有获利空间呢?失望的村民们涌到镇政府讨说法。但管委会对此态度鲜明:“我们是及时用新文件堵住了旧文件的漏洞。安置补偿标准是市有关部门经过研究后合理制定的,该标准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也考虑了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而事实上,此前已有专家测算:按重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拆迁补偿人均2.1万元仅能维持一个人生活3年多。对于很多2000年前后被征地的家庭来说,早已入不敷出。
根据上面案例,试从政策执行再决策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政策执行再决策?(2分)
(2)本案例中产生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依据或者原因有哪些?(5分)
(3)从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分类看,本案属于哪些类型的再决策?(3分)
(4)本案的政策执行再决策没有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5分)
下载试题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