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掌握语义学和新批评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内容
6.1理论背景与发展概况。
6.2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6.4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6.6燕卜荪的复义理论。
6.7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的“新批评”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6.1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论著。
6.2 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
6.3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6.4 瑞恰兹的语境理论。
6.5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
6.6 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6.7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6.8 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
6.9 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
6.10 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
6.11 维姆萨特论隐喻。
6.12 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
6.13 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四.考核要求
6.1识记:瑞恰兹的主要论著《意义的意义》、《实用批评》、和《修辞哲学》;艾略特的主要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和《批评的功能》。
6.2 识记: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奠基阶段、“南方集团”和“耶鲁集团”。
6.3 领会: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细读法”和语义分析;(2)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3)内在的批评。
6.4 应用:瑞恰兹的语境理论:(1)就共时性而论,语境包括与所要诠释的对象有关的某个时期中的一切事情;(2)就历时性而论,语境则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3)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产生矛盾的解释均应排除在复义之外。
6.5 领会: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1)文学传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学家应当适应传统;(2)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3)文学家应逃避个人情感。
6.6 领会: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强调感性和理性的密切结合,一种思想同时也就是一种经验。
6.7 领会: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构架”指文本内容的逻辑陈述;“肌质”指文本中的个别细节。在文学作品中,“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只有它才是作品的本质和精华。
6.8 应用: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悖论: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反讽:所说的话与所要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
6.9 领会: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复义:“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能使同一句话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
6.10 应用: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感受谬见则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6.11 领会:维姆萨特论隐喻:(1)隐喻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本之间的相异性;(2)隐喻是一种具体的抽象;(3)隐喻不仅依靠异中之同,也能依靠相反之处;(4)隐喻离不开语境。
6.12 领会: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文艺作品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它是内部研究的唯一对象。
6.13 领会: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