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和主要论著,掌握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二.课程内容
7.1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7.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7.3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
7.4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
7.5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7.1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7.2 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7.3 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
7.4 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
7.5 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
7.6 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存在”的定义。
7.7 海德格尔论文艺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
7.8 海德格尔诗论的三大要点。
7.9 萨特的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接受论。
7.10 尤奈斯库论“超现实的真实”及悲剧性与喜剧性。
四.考核要求
7.1识记:杜夫海纳的主要论著《审美经验现象学》;英伽登的主要论著《文学的艺术作品》;海德格尔的主要论著《艺术作品的本源》、《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萨特的主要论著《什么是文学》。
7.2 识记:胡塞尔的两种“悬置”说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两种“悬置”说:“存在的悬置”和“历史的悬置”;“现象学还原的方法”:(1)现象的还原;(2)本质的还原;(3)先验的还原。
7.3 领会: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三个阶段:(!)呈现;(2)表象与想象;(3)反思与感受。
7.4 领会: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1)字音与高一级的语言组合;(20意义单元;(3)多重图式化方面及其方面连续体;(4)再现客体。
7.5 应用:英伽登论“心理行为的客观的意向性关联物”与积极阅读:将作品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意义单元是以字音所携带的意义为基础的,这种“意义”不同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图而是一种公共意义。作品本身的意向性关联物还只是一些图式化的方面,它充满了无数的“不定点”和空白,读者应当调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品的不定点和空白,才能使作品变成活生生的审美对象。
7.6 领会:海德格尔的“此在”和“存在”的定义:“此在”:被抛掷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在的具体个人;“存在”:语言活动中发生的意义之在,人的存在本质上即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发生。
7.7 应用:海德格尔论文艺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就其以之阐释艺术作品的本源而论,主要指“意义化”(世界)和“无意义化”(大地)的冲突;作品描述的存在者既显示(获得意义)又隐匿(失去意义)地出场,作品因此而成其所是。
7.8 领会:海德格尔诗论的三大要点:(1)诗以语词确立存在;(2)诗便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3)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7.9 应用:萨特的文学本质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文学接受论:作品的世界是由读者和作者的自由“合力支撑”的。
7.10领会:尤奈斯库论“超现实的真实”及悲剧性与喜剧性:论 “超现实的真实”:戏剧不仅应表达意义化世界之外的意义之无与物质之有,还应表达时空历史之外的永恒之在。论悲剧性与喜剧性:真正喜剧性的东西总是可悲的;而真正悲剧性的东西又总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