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考《民俗文化学》自学考试大纲:传播与风行
传播与风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主要阐释民俗文化的传播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为载体的传播方式
(一)约定俗成的口语传播
(二)耳濡目染的经验传承
(三)标志程式的共性传播
(四)音乐舞蹈的艺术传播
(五)神话传说的心理传播
第二节 等级森严的传播组织
(一)家族祭祖
(二)乡社立约
(三)帮会行规
(四)信仰聚会
第三节 色彩斑斓的传播流向
(一)古老媒体探源
(二)语言在信息符号中的地位
(三)空间中的扩布
(四)时间上的递传
第四节 力度受制的传播流程
(一)从兴起到接受
(二)扩散与回馈
(三)市井散播和文化滤筛
(四)习惯制涉和地域抗衡
三、考核知识点
口语传播 共性传播 社会仪式 传播组织
四、考核要求
口语传播
识记:民俗文化传播主要依靠民间口语传播。它是民间就是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语言的发展同人类群居和联合营生有关。觅食、避灾、御寒、交往等都是推动语言进化与发展的动力。
共性传播
识记:西方人类学自形成以来,先后创立过多种不同的理论,影响较大的有进化理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传播理论、历史特殊论、功能理论、文化模式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等。人类语言的产生,它不但扩大了人类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意义表达得更为详尽,并且成为人类繁衍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仪式
识记:民俗文化中的诸多事象,原本是一个传统的“民俗”。但是在中国这方古老的土地上,由此演化出了一系列风俗形式来固化这种心理意象和行动模式,最终使之成为一种社会仪式。
传播组织
识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直接对民俗传播起着重要的深入人心的影响。血缘、地缘、业缘、人缘等社会关系的结成,都对民俗传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民俗传播的意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民俗传播的直接目的教化、规范、调节和维系的功能。
领会: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民俗传播的方式、民俗文化传播组织、传播流向和传播流程的诸种特点。
应用:一直以来,在许多城市出现了不少禁令,居高临下,口气硬邦邦,名为禁令,实乃语言暴力,此种禁令是对个体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就其效果而言,是对一个城市的反宣传。请用民俗文化的传播与风行理论,对这种现象作出分析和评论。